各位准备国考的小伙伴,距离国考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?俗话说,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就是现在。一个月的时间虽然看起来不算很长,但是对于备考常识来说,我们还是可以在考前做一些突击,在较短的时间多做对一些常识题目,让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多一分胜利的可能。
当然,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国考常识到底考什么?常识知识点那么多,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备考范围,这样才能有的放矢。华图在线贴心地为各位备考的小伙伴整理了近6年国考常识各模块题量的分布情况。
2015-2021年国考常识各模块题量分布汇总 | |||||||||
年份 | 政治 | 经济 | 法律 | 文史 | 地理 | 科技 | 生活 | 其他 | 题量 |
2016(副省级) | 1 | 1 | 1 | 6 | 5 | 4 | 0 | 2 | 20 |
2016(地市级) | 1 | 1 | 6 | 4 | 4 | 3 | 0 | 1 | 20 |
2017(副省级) | 2 | 1 | 2 | 5 | 2 | 4 | 2 | 2 | 20 |
2017(地市级) | 2 | 2 | 5 | 4 | 1 | 3 | 2 | 1 | 20 |
2018(副省级) | 2 | 0 | 5 | 4 | 2 | 7 | 0 | 0 | 20 |
2018(地市级) | 2 | 0 | 12 | 3 | 1 | 1 | 1 | 0 | 20 |
2019(副省级) | 4 | 1 | 3 | 4 | 1 | 6 | 1 | 0 | 20 |
2019(地市级) | 4 | 1 | 8 | 2 | 2 | 3 | 0 | 0 | 20 |
2020(副省级) | 6 | 0 | 1 | 3 | 3 | 7 | 0 | 0 | 20 |
2020(地市级) | 8 | 0 | 5 | 1 | 1 | 6 | 0 | 1 | 20 |
2021(副省级) | 7 | 1 | 3 | 2 | 0 | 7 | 0 | 0 | 20 |
2021(地市级) | 8 | 1 | 4 | 2 | 0 | 5 | 0 | 0 | 20 |
事实上,2022年国考大纲中常识判断部分的表述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,考查的范围仍然十分广泛,包括政治常识、经济常识、历史常识、文学常识、科技常识、地理常识等方面的内容。但是,根据历年真题的实际情况,国考常识判断的重点内容是政治、法律和科技地理常识,三者占总题量三分之二左右,考生在的备考中一定要重点关注。
以2021年国考地市级为例,常识模块题量分布为政治8题,经济1题,法律4题,文史2题,科技5题,共计20题。为了帮助大家充分利用最后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我们的建议如下:
第一,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。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,那么剩下的时间更多的应该做两方面的工作,一方面针对自己比较薄弱的模块,包括非常识判断的模块,进行有针对性的弱项提升,“点杀”弱项,补齐短板;另一方面,多刷套题,以真题为主,模拟题为辅。真题是最贴近考情的,应该是我们重点学习的内容。通过刷题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,同时要严格按照考试的实际情况设定时间,包括填涂答题卡的试卷。如果你的基础仍然不牢固,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我们的建议是不必面面俱到地学习,而是要有侧重点地备考。例如集中精力学习时政、党史、民法典重点条款、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的条款、行政处罚法的变化、科技成就等内容。剩下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刷套题,练手感,找差距,不断地查漏补缺。
第二,在最后的一个月里,建议大家要根据国考实际情况对重点内容有针对性的学习。
其一,政治常识是重中之重,考生需要关注时政热点,特别是领导人的重要讲话、我国的重大政策、重要会议等等。这些考点的难度一般不大,能够了解并熟悉这些热点往往就能拿到相应的分数。
其二,科技常识每年都是重点,往往会考查我国的科技成就和科技史、生活百科,以及物理化学变化等方面的内容。此外,国考曾经将科技和古代文学杂糅考查,让考生从诗句中辨别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哪一个,这一点也需要考生多家准备。
其三,法律常识近几年占比有所下降,但仍然是重点内容。从真题分布来看,法律常识每年常考5题左右,一般喜欢考查新出台或者新修订的法律,如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等,偶尔也会考查一些“知名度”并不高的法律。建议考试重点准备民法典、刑法修正案十一、行政处罚法、反外国制裁法等相关法律,特别是备考行政执法类岗位的同学,更要关注民法典和行政处罚法的内容,因为这些内容和执法工作密切相关。
最后,我们想说的是,国考虽然竞争激烈,但是乾坤未定,你我皆是黑马;彼竭我盈,胜负还未敲定。各位小伙伴要摆正心态,既要积极进取,也要客观看待,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,这样才会达到更好的临场效果。我们也预祝每一位备考的小伙伴顺利成“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