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中试题资料

首页 > 汉中社会考试 > 试题资料

2017年社区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明史知识点梳理

陕西人事考试网 | 2017-09-01 14:56

收藏

【国考笔试课程】【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】【陕西城镇社区招考信息】
【政法干警培训班】【社区培训班】 陕南华图

 

  明史知识点梳理

  华图教育 贾振北

  公元1368年,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(南京)称帝,国号明。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。

  一、明初政治

  (一)洪武年间君主专制加强

  1、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

  1中央

  Ø 政治:因“胡惟庸案”废丞相,权分六部

  Ø 监察: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、刑狱,后来又设立东厂(明成祖)、西厂(明宪宗)

  2地方

  废行省,三司分权,明太祖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,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,设都指挥使司管军队,三司各行其职,互不统辖,直接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。

  2、颁布《大明律》

  3、学校和科举制度洪武十八年,复科举规定八股取士

  (二)靖难之役永乐盛世

  1398年明太祖驾崩,由建文帝朱允炆即位,为巩固皇权,建文帝推行削藩政策,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在以“清君侧,靖内难”的名义起兵,攻占南京,史称靖难之役。朱棣即位,改元永乐,迁都北京。

  永乐帝朱棣励精图治,国力趋于鼎盛,政治上设立内阁制度,文化上先后有郑和下西洋和编修《永乐大典》等盛事。

  (三)仁宣之治

  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,采取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,史称”“仁宣之治”。

  (四)土木堡之变

  明英宗时期,宦官王振专权,1449年,蒙古瓦剌部也先帅纵大举南侵,王振挟英宗亲征,英宗被俘,军队死伤惨重,史称“土木堡之变”,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之一。土木堡之变后,兵部侍郎于谦拥立明代宗朱祁钰称帝,年号景泰,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。

  二、明代中后期政治表现

  1政治

  (1)宦官干政奸臣辈出

  熹宗任用宦官魏忠贤,祸乱朝政,形成阉党。

  (2)昏君常生

  正德、嘉靖、万历痴迷长生或昏聩怠政。

  2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萌芽

  (1)农业雇工的出现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

  (2)江南丝棉纺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

  明中期,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,机工与机户之间关系是“机户出资、机工出力”。明后期,松江地区的棉布再加工的暑袜业中,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和成熟。

  三、张居正改革

  万历年间,面对财政危机的加深,阶级矛盾的尖锐,内阁首辅张居正开始对明朝各制度进行改革,其中尤以赋税方面的“一条鞭法”影响最大。

  1、政治

  加强官员考核,讲求工作成效。

  2、军事

  边境互市;招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;任用戚继光镇守蓟门、李成梁镇守辽东,并给予专断之便。

  3、经济改革

  推行一条鞭法,将原来的田赋、徭役、杂税,并为一条,折成银两,把从前按户、丁征收的役银,分摊在田亩上,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。

  、明朝的灭亡

  1原因

  (1)政治黑暗:党派林立、阉党擅权

  (2)土地高度集中:残酷剥削、沉重徭役

  2农民战争

  (1)张献忠

  崇祯元年,张献忠在延安起兵,自号八大王,十七年在成都即帝位,国号大西,顺治年间,遭叛徒出卖,张献忠牺牲。

  (2)李自成

  曾投奔闯王高迎祥,号称闯将,高迎祥牺牲后,李自成继任闯王,崇祯十七年,攻入京城,明亡。

  3明末农民战争的意义

 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,明末农民军第一次提出“均田”的口号,表明农民对于土地的占有决定贫富的认识已非常清晰,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

  、明代的文化

  明、清两代处于封建社会晚期,承古萌新,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。

  1《永乐大典》的编撰

  2哲学

  (1)王阳明(1472—1528)与心学

  汲取先秦思孟学派和佛教禅宗思想,继承南宋陆九渊的心学主张,形成庞杂的哲学思想体系,提倡心外无物,把人欲看做是天理的对立物。

  (2)李贽(1527—1602)的社会批判思想

 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“万世之至论”,否定孔子是“天生圣人”,反对“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”,揭露道学家的虚伪,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,也一定意义上反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,带有民主性色彩。

  3文艺

  (1)小说

  《三国演义》,罗贯中;《水浒传》,施耐庵;《西游记》,吴承恩;《金瓶梅》,全称为《金瓶梅词话》,作者为兰陵笑笑生,反映了市民阶级文化上的需要。

  (2)戏曲

  汤显祖“临川四梦”《牡丹亭》《紫钗记》《邯郸记》《南柯记》。

  4科技

  (1)李时珍:《本草纲目》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丰富经验的总结

  (2)徐光启:《农政全书》后与传教士利玛窦等翻译出《几何原本》《泰西水法》

  (3)宋应星:《天工开物》总结了明代农业、手工业的生产技术,国外科学家称它为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”

  (4)徐霞客:《徐霞客游记》对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考察是世界上关于岩溶地貌记载的最早文献

  、明代中外关系

  1郑和下西洋

  (1)时间:1405—1433

  (2)范围: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最远到达红海岸和非洲东海岸

  (3)性质: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行为

  (4)倡导外交原则:不欺寡、不凌弱、友好相处、共享太平

  2与日本

  (1)明初,两国曾相互派遣使者

  (2)戚继光抗倭

  明中后期,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与倭寇互相勾结,共同走私、抢掠分赃,倭患愈演愈烈,东南沿海人民积极抗倭,其中属戚继光抗倭功勋最为显著到1565年,倭患基本肃清

  3西方早期殖民者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

  新航路的开辟,为西方殖民者提供了有利时机,葡萄牙曾在嘉靖年间强行租占澳门;西班牙曾侵占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;崇祯十五年,荷兰人打败西班牙人,独占台湾,展开早期殖民统治。

  4西学东渐

  最早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是耶稣会会士方济各,成就最大的是利玛窦,利玛窦将西方的天文、数学、地理、绘画、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,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,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。


 
  推荐资料:
      
2017城镇社区交流QQ群:548854292
       点击查看:在线做题,备考快人一步
       点击查看:2017陕西1:1职位保护

分享到

微信咨询

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

全部资讯

copyright ©2006-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